冬季野钓是钓灵还是钓钝?钓鱼时,饵料是触底好还是躺底好?
随着冬至的即将到来,天气越来越寒冷,水温同时也在急剧地下降。许多钓友在外野钓,都会觉得鱼口不好,看不见吃口,动辄便会空军。于是大家就钓得非常地灵,到了极致,恨不得钓浮、钓离底。
01冬季野钓是钓灵还是钓钝
冬季野钓调钓太灵,渔获真的就会好吗?鱼口真的就会多吗?相信钓友们已经有答案了:不一定!而且即便是钓上来的,也是小鱼居多。有时虽然有口,但是扬竿却不中鱼。
不是我们的鱼钩太大,也不是调漂不够灵敏,相反,是太过灵敏。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,抓鱼口抓的是哪一种动作,是抓鱼吞吐饵料的那种动作,还是抓住鱼咬住饵料掉头,或者是上浮的那种动作?我认为应该是后者。
因为野外的鱼吃饵小心谨慎,经常会有涮饵的动作。野生的鱼几乎没有一个会停留在窝子里,一直都在吃饵。它们最多只是吃上几口,然后扭头就走,兜一圈之后再回来。越小的鱼兜圈的时间就越短,越大的鱼就越谨慎,所兜的圈子也就越大,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。
所以,如果我们钓得过灵,就会导致鱼的身体跟鱼线接触而产生漂相,而这种漂相我们便很难判断出是不是鱼的真正吃口。因此建议在冬季野钓,宜钓不灵不钝,而不是钓得过于灵敏。其实那种调高目、钓低目的钓灵方式,更多的应用场景只是适合在黑坑竞技中。
因为黑坑的水底比较平坦,不是崎岖不平的河底。黑坑不会走水,鱼的密度比较大,而且里面的鱼是养殖鱼,有嘴朝上接口的习惯。鱼吃饵以后,会继续留在原地品尝饵料的味道。如果钓钝,一般会看不见任何漂相,这便是养殖鱼与野生鱼的区别。
但是以上这些条件,都不符合野钓所具备的条件。野钓调漂最重要的是保证钩饵到底,即便是钝一点也没有关系。因为我们所抓的就是鱼吃饵后上浮,或者是掉头走的那一刻。有钓友会说,如果是那样,可能会看不见鱼口。
在冬季玩过海竿打串钩的钓友一般会知道,海竿的钓组非常地钝,鱼需要扯动整副串钩,以及几十米的风线,然后带动竿稍摇响铃铛,其实就相当于使用较重的铅坠被动刺鱼,抓的也是鱼吃饵掉头走的那一刻。只不过鱼带不动铅坠,锋利的鱼钩刺中鱼嘴,鱼越挣扎,鱼钩也就刺得越深。
换到手竿上,我们抓的也是这个动作。只不过手竿的铅坠没有海竿打串钩的铅坠那么重,无法实现被动刺鱼。但是这样的动作,足以产生比较标准的漂相,此时就是我们扬竿的最佳时机。
没有鱼口,说明鱼没有进入到窝点,或者是因为气压低,又或者是水温骤降的原因,导致鱼饵放在鱼的面前,鱼都不想张嘴。如果是这样,不管是调灵还是调钝,一般都没有什么作用。
所以我们在外野钓,没有必要钓得太灵,稍微钓得钝一点,还可以屏蔽小杂鱼的吃口、无效口。如果调钓太灵,反而作钓效果不佳。我们调钓寻求的不是极灵或极钝,是钝中找灵,这样我们在外野钓,才会有一个好的收获。
02钓鱼时,饵料是触底好还是躺底好
我们钓鱼时,是饵料刚好触底好,还是完全躺底好?我们可以根据作钓当时的水情和鱼情,结合两者的特点来确定。知道了这两种状态的特点,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一种比较合适,便可一目了然。
1、饵料刚好触底。饵料刚好触底、铅坠悬空,这种状态非常地灵敏,信号可以在第一时间被传递到浮漂上。在饵料刚好触底的水底状态下,饵料比较容易被鱼所发现,可激发鱼咬钩的欲望,诱鱼效果增强,比较适合在低温时垂钓轻口鱼。
不过在这种水底状态下,由于饵料触底面积小,容易发生走位的情况,浮漂比较容易产生出虚假的漂相,因此需在没有走水、小杂鱼较少的水域作钓时使用。
2、饵料完全躺底。饵料完全躺底,铅坠刚好触底,在这种水底状态下,即使水面有波浪,饵料也不容易被移动,浮漂的信号比较准确,可减少扬竿空竿的情况发生。
此种水底状态,饵料触底面积大,受到水流的影响较小,不容易发生走位的情况。而且饵料更贴合水底,也不容易被小杂鱼所发现,可降低小杂鱼闹窝的情况发生,比较适合在轻微走水的水域作钓。